8月16日,2023生态文明科普论坛在湖州举行。论坛以“凝聚科普智慧 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业界代表等,分享生态文明建设前沿技术知识,探讨如何做好生态文明科普。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著名环境工程专家朱利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著名微生物学家邓子新,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晓东,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顾雁峰,中国科普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王挺,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德凯,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笑钦,湖州市副市长金凯出席论坛。论坛第一阶段由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陆锦主持。
会上,朱利中、邓子新分别作《土壤生态系统固碳减排与绿色修复》、《生态文明背景下合成生物产业的兴起和担当》主旨报告。
为什么现在的大米有些不太好吃了?论坛上,朱利中作出解答,环境污染物可以影响大米当中质量淀粉含量,当淀粉含量下降后,大米就不软糯,即环境污染物不但影响农作物的安全还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个前沿学科,正在改造或者颠覆着传统大健康产品的研发路径。邓子新表示,生态文明的背景下,需要更多的人才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使得生物产业形成新的业态。而生物体就跟盖房子一样,前沿技术,生物学家跟工程师要联合起来,对生物体进行重新布线和编程。
近年来,湖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科普和科技创新科学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全国率先开展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成立全省首家院士科普基地,推动科学家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全域化。
生态文明(湖州)科普中心作为科普中国智库的重要基地,在论坛现场,朱利中、邓子新、席北斗、赵斌、姜冬梅5位教授被聘为“科普中国智库”及“生态文明科普中心”专家。
首批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单位授牌、湖州市首批科学家科普教育基地授牌、“生态书香”低碳科学阅读推广活动启动等仪式也在论坛中举办,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普工作。
论坛还组织参会嘉宾参观调研了2023国际绿色低碳技术展和湖州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单位湖州城市规划展览馆、“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并现场作了相关交流。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浙江省科协、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州市科协承办,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