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证券报》|方恺:深度解读浙江省安吉县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实践路径
2025-09-12
《中国证券报》
近日,我院生态经济方向的方恺教授在安吉接受新华社《中国证券报》采访,深度解读浙江省安吉县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实践路径。方恺教授指出,安吉的成功实践核心在于探索出“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的“两条路径”。前者主要通过制度创新、市场建构、科技赋能,使闲散的生态资源变成可变现的自然资本,后者则是引导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使经济发展主动与环境相适应。两条路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吉经验”。废弃矿坑蜕变“三步走...
《中国环境报》|石敏俊:不断深化城市治理,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5-08-19
《中国环境报》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我国城市发展成就、部署了今后的重点任务。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经济方向石敏俊教授就相关话题撰写理论文章,相关内容见刊于《中国环境报》2025年8月12日《不断深化城市治理,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就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做出了部署。这是在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
《新京报》|石敏俊:全国碳市场三周年,持续扩容驱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时代诉求
2024-07-26
新京报
今年7月16日,恰逢全国碳市场启动三周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经济方向石敏俊应邀接受新京报采访,相关内容发表于7月19日新京报《全国碳市场三周年,持续扩容驱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时代诉求》。2024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迎来了启动三周年的纪念日。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开启,交易中心设在上海,登记中心设在武汉,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2162家发电企业上线交易,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
《经济日报》|朱利中:筑牢美丽中国的大地之基
2024-07-04
《经济日报》
与大气、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复杂性。我国土壤污染量大面广、污染类型多样、污染成因各异。具体来看,农用地土壤以镉等重金属污染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西江及北江流域、西南高背景区,具有显著流域性和区域性,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污染来源复杂多样,长期使用被污染的灌溉用水、挟带废渣或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洪水淹没农田等均可导致土壤污染,一些重金属污染较重地区,大气沉降占农用地土壤镉总输入量的60%以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用地功能调整,大量污染企业搬迁,留下许...
《中国环境管理》|石敏俊等: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2024-05-13
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摘要:本文基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的理论溯源,对中国式EOD模式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进行了系统梳理。EOD模式以国际上“生态导向”的发展理念和市场化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机制相结合作为理论源头,理论基础主要有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亨利乔治定理、公共选择理论。中国式EOD模式具有项目制、企业主体、增肥哺瘦和生态反哺的特征,核心逻辑是形成以生态资源支撑产业开发、以产业收益反哺生态修复的价值链闭环,即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与反哺。中国式EOD模式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为...
FESE综述 | 朱利中:土壤安全与健康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4-04-09
FESE Message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全球土壤安全与健康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普遍存在的化学品污染对土壤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朱利中院士团队结合国内外土壤安全与健康领域研究进展,梳理了污染跨介质传输、过程精准识别、绿色协同修复、区域风险管控等挑战,并提出了污染源头减排、多尺度精准监测和模拟、绿色修复材料和技术、土壤健康风险系统防控等研究需求。一、面临的挑战污染物在土壤、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间的跨介质过程首先,土壤污染物来源复杂,大气沉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渗入等污染物跨...
河海社会学坊 | 与“碳”结缘的学术足迹——方恺教授访谈录
2024-04-03
河海社会学
方恺,罗亚娟,闫春华:《与“碳”结缘的学术足迹——方恺教授访谈实录》,《环境社会学》2023年第2期,第206-222页.导读: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和温室气体排放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协同推进的艰巨挑战。受访人方恺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教授,聚焦于环境管理与气候政策等相关领域研究。在此次访谈中,方恺教授首先介绍了他的教育经历和研究脉络,正是在国内外求学探索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综合的学科背景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建立起对环境足迹、行星边界...
《中国经济周刊》|石敏俊教授接受采访:区域协调发展新机遇
2024-03-07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经济方向石敏俊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内容刊于2024年第3、4期《中国经济周刊》:区域协调发展新机遇。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国土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39%。2022年,长江经济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8万亿元,占全国的46.5%,人口占比为43.1%。这充分显示了长江经济带战略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经济带不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枢和协调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同样起着带动和拓展作用。”石敏...
《农民日报》|陈志钢:促进植物性膳食转型有助于国民营养健康
2024-01-2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讲席教授、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经济方向陈志钢的文章《促进植物性膳食转型有助于国民营养健康》发表于2024年1月12日农民日报要闻版(第001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民膳食能量摄入的提升和食物消费的增长,也推动了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我们餐桌上的动物性食物如红肉、禽肉和蛋类的消费量快速增长,精细化主食和烹调油用量大幅增加;而植物性食物如全谷物、...
《浙江卫视》|何文炯教授接受《思想润之江 城乡共进山海协同 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栏目采访
2023-09-2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城乡一体山海协同是八八战略着眼均衡协调,为浙江发展擘画了蓝图。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二十年来浙江努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展现出均衡发展的生动图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经济方向何文炯接受浙江卫视《思想润之江 城乡共进山海协同 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新闻采访,解读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