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下午15:00,由浙江大学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研博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期“青山讲堂”在环资学院B112报告厅拉开帷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作为本次讲座的特邀嘉宾,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双碳背景下陆地生态水文研究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农生环学部副主任徐建明教授主持。
本次报告从生态水文学当前的研究背景,学科研究发展以及未来展望几个方面展开。
报告伊始,夏军院士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及其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碳中和”等一系列的应对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夏军院士指出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多圈层纽带,全球变化与水安全是国内外适应性管理与决策的关注热点与前沿问题,生态水文学研究在当今全球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夏军院士点明生态水文学是水与生态关系的一门学问,其探索和揭示了形成生态格局与过程的水文学机制,强调了水-土-气-生以及人-地关系是支撑地球系统的科学基础。夏军院士依次讲述了生态水文学联系植被生态系统、河湖生态系统以及流域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学过程。接着,夏军院士针对生态水文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他建议要重视和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气候相互作用”的关系,加强土壤微生物与双碳问题的研究,加强面向循环经济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水文解决方案与途径。
最后,夏军院士指出农业是流域重要部分。我们需要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土壤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交叉研究,以及回答“如何通过科学规划与管理以及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达到陆地-生态-城市的生态系统保育、保护与建设目标,推动国家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问题。
报告结束,与会同学和老师围绕极端气候下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积极展开讨论,夏军院士以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为例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指出当前涝旱急转等极端气候水文变化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