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研究院概况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人才队伍
生态经济
数字生态
生态治理
生态健康
环境污染协同整治
碳中和技术与制度创新
科学研究
合作交流
科研成果
学者新说
社会服务
政策制度
联系我们
ENGLISH
ENGLISH
首页
关于我们
研究院概况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人才队伍
生态经济
数字生态
生态治理
生态健康
环境污染协同整治
碳中和技术与制度创新
科学研究
合作交流
科研成果
学者新说
社会服务
政策制度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合作交流
科研成果
学者新说
社会服务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陈宝梁教授团队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PFAS) 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和微生物分析
2023-12-25
PFAS与环境
第一作者:Enhui Wu通讯作者:Baoliang Chen通讯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文标题: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PFAS) 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和微生物分析.英文标题:Metabolic and Microbial Profiling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under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 (PFAS) Stress.摘要详文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PFAS) 对生物体造成显著压力,并且已知会破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然而,需要详细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在代谢水平上对 PFAS 胁迫的反应。在这里,我们将基于 UPLC-HRMS 的代谢组学...
美丽中国县域发展指数及美丽县域百强县发布
2023-12-13
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2023年12月9日,由浙江大学、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的美丽中国县域发展指数在宁波市生态环境局、中共宁海县委、宁海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美丽浙江建设宁海实践成果发布会》上发布,2023年美丽县域百强县同时发布。美丽中国县域发展指数发展历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我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今年7...
2023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指数及百强县发布
2023-11-20
2023年11月17日,由浙江大学、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指数在安吉由安吉县人民政府、ECI Awards国际数字创新奖组委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ECI国际绿色乡村(中国余村)创新论坛暨2023余村梦想大会》上发布,2023年百强县同时公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基于自身的自然资源禀赋,全国各地历经十八年的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及维度支撑了县域绿水青...
陈宝梁教授团队Water Research:全氟/多氟烷基物质调节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转移:氧化应激和能量支持之间的平衡
2023-10-31
PFAS与环境
中文标题:全氟/多氟烷基物质调节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转移:氧化应激和能量支持之间的平衡.英文标题: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modulate plasmid transfer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 balance between oxidative stress and energy support.文章亮点1、低浓度的PFAS诱导促进了共轭作用,高浓度的PFAS会抑制共轭作用。2、促进作用归因于ROS生成和膜渗透性的增强。3、高浓度的PFAS会导致ATP缺乏。4、L-精氨酸池耗竭导致质粒连接受到抑制。摘要详文新出现的污染物可以通过质粒接合加速抗生素...
胡宝兰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3-09-12
浙江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
Inter-bacterial mutualism promoted by public goods in a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deterministic temperature variation变温生态系统中代谢产物共享促进细菌互利共生第一作者:赵宇翔通讯作者:胡宝兰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6.42DOI:10.1038/s41467-023-41224-7文章摘要 互利共生是物种相互作用中参与双方双赢的一种互作方式。尽管在自然界中经常观察到物种间的互利共生,但在细菌群落中却很少被观察到。非生物压力被推测是促进细菌互利共生的关键,但受到自然生境细菌...
姚之侃副研究员团队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抑制薄膜复合膜的聚酰胺内渗——策略及环境影响
2023-08-15
环境人Environmentor官微
第一作者:钱雨昆通讯作者:姚之侃通讯单位: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图片摘要成果简介近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环境污染协同整治方向姚之侃研究员团队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Inhibiting Polyamide Intrusion of Thin Film Composite Membranes: Strategies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的研究论文。薄膜复合(TFC)聚酰胺纳滤(NF)膜在水-能源-环境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致力于开发高性能的纳...
朱利中院士团队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氨基酸转运蛋白作为多溴二苯醚在水稻根-茎间转运的潜在载体蛋白
2023-06-24
水与土壤
多溴二苯醚是一种优秀的阻燃剂,尽管多年来全球禁止生产和应用,但已被证明在接收生态系统中无处不在。土壤中的高浓度(ng/g–mg/g水平)最近引起了人们对作物安全的担忧。多溴二苯醚可以通过土壤-根-叶途径积累在作物的各种组织中,最终通过食物消费对人类健康构成有害威胁。几项研究表明,植物从暴露介质中吸收了大部分多溴二苯醚,具有明显的浓度梯度(根>茎>叶),并且高溴化多溴二联苯醚更难运输。之前的研究表明,约0.5%的2,2′,4,4′-四溴二苯醚(BDE-47)在稻米中积累,并影响谷物的营养价...
程磊教授团队Global Change Biology发文揭示稻田甲烷氧化响应气候变化新机制
2023-05-26
浙江大学官微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发生显著变化。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2020年就提出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准确认识我国主要生态系统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对于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联合国气候变化组织最新的报告表明,CH4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势是CO2的20倍(IPCC, 2023)。稻田生态系统作为最主要的人工管理湿地,是一重要的CH4源。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3千万公...
谷保静教授团队在《自然》发文揭示:农村老龄化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威胁
2023-02-24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北京时间2023年2月23日,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经济方向谷保静教授等与国内外合作者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geing threatens sustainability of smallholder farming in China”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超过15,000个的中国农村家庭连续多年的调研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量化了农村老龄化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1990年老龄化尚未发生时的情况,2019年中国6000万亩耕地弃耕与农村老龄化有关,导致全国平均农地规模减少4%,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
谷保静教授团队研究成果登《自然》!专治氮素“吸收不良”
2023-01-05
浙江大学官微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农田持续增产的需求越来越大,氮肥的使用量也是逐年攀升。据统计,全球农田每年施用的氮肥量高达1.2亿吨,再加上有机肥和生物固氮等,农田氮输入总量约2亿吨。然而,目前氮素利用效率还不足50%,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施用的氮素没有被农田“消化吸收”,而是流失到了环境中,不仅导致经济损失,威胁粮食安全,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健康效应,如大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土壤酸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效应等。因此,如何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33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
/
4
跳转到